亞曆山大鸚鵡的簡介 亞曆山大鸚鵡的產地
亞曆山大鸚鵡的亚历鹦鹉簡介 亞曆山大鸚鵡的產地
亞曆山大鸚鵡的簡介
亞曆山大鸚鵡(學名:Psittaculaeupatria)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,共有5種亞種,简大鹦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~62厘米,介亚體重198~258克。历山分布地區十分廣闊,产地橫跨數個國家,亚历鹦鹉野生鳥棲息於海拔900米以下各種幹燥與潮濕的简大鹦地方,包括森林、介亚農作物區、历山紅樹林、产地椰子園等地。亚历鹦鹉外表有點類似環頸鸚鵡,简大鹦但是介亚體型明顯大的多,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,历山有不錯的产地學話能力,天性溫和,人工飼養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,出現許多顏色的變種。分布於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斯裏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柬捕寨、越南等國。
繁殖季節約在11-4月間;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,難度不高,提供堅固的巢箱,巢箱位置越高越好,且深度宜深一些,亞曆山大鸚鵡是很盡職的父母,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,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,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,一窩產3-4枚卵,約28天後孵化,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,手養的亞曆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,它們個性溫和,體型大,手養鳥安靜又聰明,愛與主人玩耍,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。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,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,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,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,啃咬力強勁,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。
亞曆山大鸚鵡的產地
可能在中國,你並不太容易見到亞曆山大鸚鵡,但像在泰國、越南、緬甸這樣的國家,你見到亞曆山大鸚鵡的幾率可能就大了很多,因為亞曆山大鸚鵡主要就分布在這些國家。當然,你也不是隨處都能見到它們,想要發現它們的蹤跡,你得了解它們喜歡待在哪些地方。
一般情況下,你不用到高海拔地區去尋找它們,因為它們生活的區域海拔都在千米之下。食物較多的地方是它們最常出沒的,比如森林等。不過在有些地方,亞曆山大鸚鵡是農民們的“眼中釘”,因為它們會以農作物為食,所以農民們看到它們可能就沒有想要把它們當成寵物養的衝動了。
其實亞曆山大鸚鵡也會出現在城市,比如人較少的郊區、樹木較多的公園等地,也有人看到過它們。雖然我們很少能見到數量非常多的亞曆山大鸚鵡聚集在一起,但它們通常也不會單獨出現,如果你看到一隻亞曆山大鸚鵡,那麽周圍一定還有其他的亞曆山大鸚鵡。
人工飼養亞曆山大鸚鵡時,主人首先需要給它們準備一個較大的籠子,因為亞曆山大鸚鵡體型可不小;其次,亞曆山大鸚鵡的啃咬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,所以你不能將它們跟其他種鳥兒混養;第三,為鳥兒準備新鮮的樹枝不僅可以讓它們盡情地啃咬,還能給它們當做玩具使。